歐洲時間 2 月14 日,歐洲議會以 340 票贊成、279 票反對、21 票棄權,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《2035 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》。也就是說,從 2035 年開始,歐盟 27 國將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(舊的燃油車可以繼續使用),若按照一般家用車輛平均使用 15 年來計算,這項禁令將確保歐盟到 2050 年可以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,與台灣目前規劃「2050 淨零排放」的時程一致。
但如果仔細注意歐洲議會的「票數」,不難發現其實投票情況並非「一面倒」,尤其受到最大團體保守派議員大力杯葛。

反對者聲音:
- 無論是歐洲汽車工業,還是使用汽車的民眾,都還沒準備好如此猛烈地、如壯士斷腕般的切斷燃油車的一切,最直接的衝擊,就是數以百萬個與燃油車有關的工作(光德國就有 60 萬人從事燃油車相關製造業 ),你要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該何去何從?
- 有議員宣稱駕駛電動車成本較低,但這說法已經因為能源價格不斷飆漲而「無效」(倚賴能源進口的歐盟是俄烏大戰下的最大苦主),尤其現在電動車售價普遍都比燃油車來得貴,「電價」也不斷上漲。
- 歐洲未來可能會出現「哈瓦那效應」(Havana effect),也就是若實施燃油新車禁售令,民眾因為買不到或買不起電動車,就繼續駕駛老舊燃油車,或是購買二手燃油車。
而「哈瓦那效應」的起源,就是卡斯楚在 1959 年掌權後不久,就下令禁止進口車輛和汽車零件,導致古巴到處都是舊車、老車,所以去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人,看到都市裡好多古董車,彷彿回到過去般,以為哈瓦那充滿「復古情懷」,但其實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!

支持者聲音: {{promo_picture}}
歐洲汽車工業有了「時間表」,就可以將生產重心轉向電動車,同時帶動相關投資,以協助對抗來自美國與中國的競爭。
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堤孟思(Frans Timmermans)對歐洲議會議員發出警告說:「我提醒各位,從去年到今年結束前,中國將在國際市場推出 80 款全新電動車。」「中國製的電動車已是很好的車,價格也越來越親民,我們不能輸,我們不想把汽車產業拱手讓人。」

法案通過後,福特汽車開出第一槍!歐洲福特汽車宣佈裁員 3800 人,其中的 3600 人來自德國和英國,被裁掉的原因就是福特汽車公司將要往電動車方向發展,任務調整後一些工作崗位便不再需要人力。

福特汽車其實去年夏天就在美國裁員 8000 人,這些被裁掉的人力原本幾乎都是從事燃油車組裝工作。種種始料未及的後果,成了電動車發展下的「沈痛代價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