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上癮!? 美國拆華為Mate 60 Pro 日本歐洲拆比亞迪海豹 大卸八塊後他們看到什麼? | 電車未BattWay-台灣最大電動車資訊平台
市場焦點
拆上癮!? 美國拆華為Mate 60 Pro 日本歐洲拆比亞迪海豹 大卸八塊後他們看到什麼?
比亞迪
來源: 比亞迪
SHARE

在蘋果秋季發表會上重磅登場的全新 iPhone15,大概是有史以來新上市的蘋果手機中,最五味雜陳的一個,因為早先一步曝光的華為 Mate 60,讓 iPhone15 褪色不少。

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(來源:蘋果官網)
 
 
華為Mate 60 Pro(來源:華為官網)
 

華為新手機除了能當衛星電話,華為 Mate 60 Pro 的網速更突破 1Gbps,比時下 5G 網路更快,疑似已經踏入了 5.5G。而就是在眾多焦點的烘托下,總部位在美國紐約的《彭博社》,委託了全球著名的半導體行業調查研究機構 TechInsights,,決定對「華為 Mate 60 Pro」進行徹頭徹尾的大解體,TechInsights 除了發現到中芯國際 7 奈米(N+2)技術的突破性證據外,也從中了解到華為當前的設計和製造能力;但吃瓜群眾看這場拆解秀的心態,大多是想要知道華為究竟是如何在美國的封鎖下,實現自主創新!

華為Mate 60 Pro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智慧手機(來源:華為官網)
 

而這股拆解風潮也吹向了電動車,這次被鎖定的目標是比亞迪最新款純電轎跑「海豹(SEAL)」。日經 BP 綜合研究所,從各大車廠找來一群頂尖汽車工程師,針對比亞迪海豹進行「深入」拆解分析,過程中除了全程錄影,最後還出版成書籍,新書 9 月 15 日正式上市,共有兩個版本。第一種版本主要銷售對象為工程師,售價為 88 萬日元(約合新台幣 19 萬元);第二種版本除了實體書外,還提供線上服務,售價高達 132 萬日元(約合新台幣 28.6 萬元)。

日經BP針對比亞迪海豹進行拆解分析(來源:日經BP)
 
 
日經BP並將其內容出版成貴森森的書籍(來源:日經BP)
 

想要拆解比亞迪的人不只日本而已,瑞銀和 UBS Evidence Lab 合作,再次對「海豹」下毒手,而這些人對比亞迪感興趣的原因,主要基於海豹是比亞迪全新 e 平台 3.0 技術集大成之代表作,並且還搭載了不少比亞迪自行研發的黑科技,例如它是全球首款搭載 CTB 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量產車,大家很顯然地就是想藉由「拆車」,來獲取比亞迪更多的造車秘密!

在歐洲新上市的比亞迪海豹,已經成為話題車款(來源:網路)
 

同樣是「拆」,但外國機構拆華為新手機,可是咬牙切齒、心懷不軌的拆;但比亞迪海豹被拆,可是形同榮譽的徽章,因為在電動車中如果不是個「咖」,也不會有人想拆。日經 BP 綜合研究所過去拆解過 Model S、Model 3、福斯電動車 ID.3;瑞銀也拆解過 Model 3、福斯電動車 ID.3,以及銷量暢旺的雪弗蘭平價電動車 Bolt。而在他們紛紛選擇比亞迪海豹進行拆解後,各自所得出的結論如下: {{promo_picture}}

一、日經 BP 綜合研究所

中國 BYD「SEAL(海豹)」:超越特斯拉,向世界第一 EV 車企前進,它的實力顯而易見(テスラを追い抜き、世界一のEVメーカーへ。その実力が明らかに)。

二、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

  1. 海豹大約 75% 的零部件是比亞迪自行生產,並大量依賴中國的本土供應鏈,除高通的晶片外,海外所供應的零件並不多,總體成本比起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 Model 3 要低 15% 左右,比福斯汽車在歐洲生產的同級車型成本低 35% 左右。
  2. 根據測算,即使改成在歐洲本土生產,比亞迪海豹的成本仍比西方汽車製造商在本土生產便宜四分之一;這一結果表明,中國本土生產和供應鏈體系的競爭力已經達到世界水準。
  3. 電控部分,比亞迪海豹是「八合一」的高度集成設計(馬達、逆變器、減速器、電池管理系統等合而為一),除了能節約 20% 左右的成本外,還藉由磁力固定得很牢固,負責拆解的工程師甚至表示,「比亞迪的車比特斯拉還難拆」;而海豹的自動駕駛簡單又實用,大約只要 3000 元的成本,但已足夠使用;車機系統部分,海豹具備 5G 功能,完全能滿足車主、乘客在車上享受各種視聽娛樂的連網需求。
電動車該有的配備比亞迪海豹幾乎都有,售價竟又如此便宜(來源:比亞迪)
 
 
比亞迪海豹的續航力、性能皆在前段班,性價比極高(來源:比亞迪)
 

比亞迪海豹剛上市時提供 550 公里、650 公里以及 700 公里(CLTC)三種續航版本車款,經媒體實測,實際綜合續航力分別為 500 公里、560公里、以及 650 公里,零百加速最快 3.8 秒。而最可怕的還是它的售價,以海豹最新款車型 DM-i 為例,入門款車型歐洲賣 4.49 萬歐元(約合新台幣 155 萬元),而在中國大陸的起售價為人民幣 16.68 萬元,折合新台幣不到 75 萬元就能入手。

{{promo_video}}
0
則留言